象限性偏盲是由于视路(尤其是视交叉及以上部位)或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视野缺损,典型病因包括肿瘤压迫、青光眼、视网膜血管病变及脑部疾病。其核心机制是视觉传导通路受损,导致双眼特定象限的视野缺失,常见于神经定位异常或眼科疾病晚期表现。
- 视交叉及以上视路损害:鞍区肿瘤(如垂体瘤)压迫视交叉时,可引发双颞侧偏盲;若病变位于视束或外侧膝状体后通路,则表现为同向偏盲,且多呈不完整的象限性缺损。
- 晚期青光眼:眼压异常或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均可导致视神经萎缩,表现为规律性视野缺损,中期常出现象限性偏盲,伴鼻侧阶梯或弓形暗点。
- 视网膜疾病:视网膜血管阻塞、部分脱离或黄斑病变可能引发偏盲型视野缺损,通常局限于某一象限,并随病情进展扩大。
- 脑部疾病:中风、视神经炎或多发性硬化等可能损伤视觉中枢通路,导致突发性象限性偏盲,需结合神经科检查确诊。
若出现视野缺损症状,应尽早就医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可延缓视力恶化。定期眼科检查对高风险人群(如青光眼患者)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