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门十三针是中医针灸中治疗精神类疾患的特殊针法,通过刺激十三个特定穴位(如人中、少商、隐白等)调节气血、安神定志,尤其对癫狂、癔症等有独特疗效。其核心在于精准的穴位定位与针刺手法,部分穴位需配合火针或出血疗法,但需遵循严格的施针顺序与禁忌,避免过度干预因果。
-
穴位与针法详解
- 人中穴(鬼宫):鼻中沟上1/3处,斜刺3-5分,男左女右起针。
- 少商穴(鬼信):拇指末节外侧,直刺3分,常用于初期镇邪。
- 隐白穴(鬼垒):足大趾内侧,直刺2分,调和脾经气血。
- 大陵穴(鬼心):腕横纹中点,直刺5分,安神定志关键穴。
- 申脉穴(鬼路):外踝下凹陷处,火针三下,驱散阴邪。
- 风府穴(鬼枕):后发际上1寸,直刺2分,慎用于体弱者。
- 舌底穴(鬼封):舌下中缝,刺出血后横置一针,仅作终极手段。
-
操作要点
- 施针顺序严格按歌诀“一针人中二少商……”进行,不可颠倒。
- 火针需烧至“七锃锃”(通红发亮),快速提插,如申脉、曲池等穴。
- 男性先针左侧,女性先针右侧,单日阳转、双日阴转补泻手法。
-
禁忌与伦理
- 避免连续使用舌底、会阴等“封穴”,以防断绝灵体退路。
- 施针前需尝试沟通化解,结合焚纸、还愿等民俗安抚。
- 非专业医师不可擅自操作,尤其涉及火针与出血疗法。
此针法融合中医经络理论与民俗信仰,需在专业指导下审慎使用,强调“治人而非制鬼”的医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