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刺、红柳、白刺、柽柳
新疆作为中国西北部干旱地区,拥有丰富的荒漠植物资源,这些植物多具有耐旱、耐盐碱等特性。以下是新疆常见的荒漠植物种类及特点:
一、典型灌木类
-
骆驼刺
豆科骆驼刺属植物,新疆特有,耐旱耐盐碱,地上部分可入药,刺糖被少数民族用于治疗腹痛、腹泻等。
-
柽柳(红柳)
柽柳科柽柳属植物,根系发达,可深入沙层汲取水分,嫩枝和绿叶可入药,藏族称其为“观音柳”或“菩萨树”。
-
白刺
蒺藜科白刺属灌木,耐旱抗风,果实入药可健脾胃、助消化,是盐渍土典型指示植物。
-
刺山柑(野西瓜)
山柑科山柑属植物,秋季采果,根皮入药可祛风散寒、除湿,果实含丰富维生素C。
二、草本及草本植物类
-
碱茅
禾本科碱茅属植物,耐盐碱,适合荒漠化土壤种植,可作饲料。
-
箭型蒿
草本植物,耐干旱贫瘠,可用作青贮饲料。
-
沙姬泡子草
草本植物,耐旱耐寒,适合荒漠环境,兼具生态修复与饲料价值。
三、其他特色植物
-
独尾草 :荒漠中早期萌发的植物,异翅独尾草和粗柄独尾草是主要类型,对维持荒漠生态平衡重要。
-
罗布麻 :又名红麻,耐旱耐盐碱,新疆品质较佳,可入药或作为饲料。
-
甘草 :虽主要分布于宁夏,但新疆也有分布,具有药用价值。
四、药用与生态价值
上述植物中,骆驼刺、红柳、白刺等均被用于传统医药,其提取物可缓解腹痛、风湿等症状。柽柳、沙姬泡子草等则通过生态修复作用改善荒漠环境,部分植物(如罗布麻、甘草)兼具经济价值与生态意义。
(注:部分植物如骆驼刺、白刺等存在争议,建议结合权威资料进一步确认其用途与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