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常规9项指标是评价饮用水安全的核心参数,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感官性状指标
-
色度
饮用水色度不得超过15度(以铂钴比色法检测),超过可能影响口感和外观。2. 浑浊度
应低于1NTU(散射浊度单位),过高表示悬浮物多,需进一步处理。3. 臭和味
需无异味,若有臭味可能提示有机物污染或微生物活动。4. 肉眼可见物
不得存在悬浮物、沉淀物等,否则可能反映水处理问题。
二、化学指标
-
pH值
需控制在6.5-8.5之间,过酸或过碱会影响微生物活性和水质稳定性。6. 溶解氧(DO)
正常范围为2-8mg/L,反映水体自净能力,过低可能抑制微生物。7. 总硬度
以钙、镁离子计,过高会影响口感并加速设备结垢。8. 化学需氧量(COD)
衡量有机物含量,标准值通常≤400mg/L,过高表示污染严重。9. 氨氮
总氮≤40mg/L,总磷≤5mg/L,过量会导致富营养化,危害生态平衡。
三、微生物指标
-
总大肠菌群(MPN/CFU)
-
MPN法 :100mL水样≤30MPN;
-
CFU法 :100mL水样≤200CFU,均需符合标准。### 补充说明
-
- 余氯 :消毒后余氯量需符合标准(如次氯酸钠消毒后余氯≥0.5mg/L),过高有氯味。- 电导率 :反映水中离子含量,天然水通常50-500µS/cm,污染时可能升高。以上指标综合了水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安全性,实际检测中需根据具体标准(如GB5749-2006)判断是否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