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口诊脉法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按压手腕桡动脉的搏动变化来评估全身健康状况。其核心在于“独取寸口”,因该处为手太阴肺经所过,能反映五脏六腑气血盛衰,且操作简便、反应灵敏。关键亮点包括:寸、关、尺三部分候不同脏腑,浮中沉三候判断病位深浅,以及28种脉象对应不同病理状态。
寸口诊脉法的定位基于桡骨茎突内侧的桡动脉搏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左右手共六部脉。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两尺均候肾。这种分候理论源自《内经》“上竟上、下竟下”原则,将人体上下与脉位对应,形成系统诊断框架。
诊脉时需注意环境安静、患者体位平展,医生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分按寸关尺,运用举(轻触)、按(重压)、寻(推寻)三种指力,结合浮中沉三候捕捉脉象特征。例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滑脉多见于痰湿或妊娠,弦脉常提示肝郁气滞。经典脉象达28种,需长期实践才能精准辨识。
寸口诊脉的价值在于早期发现疾病趋势,如弦滑脉可能预示高血压,细弱脉或提示贫血。现代中医结合脉象仪等工具辅助分析,但指下感知仍是不可替代的经验核心。学习此法需掌握解剖定位、指法技巧及脉象理论,临床中需四诊合参以避免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