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高血压的最佳长效药需满足24小时平稳降压、副作用小且兼顾靶器官保护,目前临床首选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西尼地平)、ARB/ACEI类(如缬沙坦、厄贝沙坦)及新型ARNI类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其中,氨氯地平因长效稳定、适用人群广成为基础用药;沙库巴曲缬沙坦通过双重机制实现强效降压和心血管保护;而RNAi疗法Zilebesiran(每半年注射一次)代表未来趋势,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
钙通道阻滞剂(CCB)
氨氯地平、西尼地平、贝尼地平是长效CCB代表。氨氯地平半衰期长达35-50小时,每日一次即可维持血压稳定;西尼地平通过抑制交感神经额外降低晨峰高血压;贝尼地平因三重钙通道阻断作用(L/N/T型)兼具心肾保护优势,尤其适合合并心绞痛或肾病患者。 -
ARB/ACEI类药物
缬沙坦、厄贝沙坦等ARB类药物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降压,适合合并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患者,且咳嗽副作用少于ACEI类(如依那普利)。两类药物均需注意监测血钾及肾功能。 -
创新药物ARNI与RNAi疗法
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ARNI类新药,通过抑制脑啡肽酶与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协同降压,对难治性高血压、心衰患者效果显著,但需避免与普利类联用。Zilebesiran作为RNAi疗法,每半年皮下注射一次即可持续降压,Ⅱ期试验显示收缩压降低14.2mmHg,有望2026年上市。 -
个体化用药原则
选择长效药需结合患者合并症:中青年交感活跃者优选西尼地平;老年单纯高血压可选氨氯地平;合并心衰或肾病优先沙库巴曲缬沙坦。所有方案需遵医嘱调整,定期监测血压与不良反应。
长效降压药的核心是平稳控压与靶器官保护,患者不可自行换药或停药。未来超长效药物如Zilebesiran将颠覆传统用药模式,但现阶段仍以经典药物为基础,结合个体情况优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