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石征(Cobblestone Appearance)是消化道内镜下观察到的一种特征性黏膜改变,表现为黏膜表面出现密集的颗粒状或鹅卵石样隆起,常见于慢性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或某些感染性疾病。
-
典型表现
卵石征在结肠镜或胃镜检查中可见黏膜呈不规则隆起,形似鹅卵石铺路。这种改变由黏膜下层水肿、淋巴组织增生或纤维化导致,通常伴随充血、糜烂或溃疡。克罗恩病患者的小肠或结肠最常出现此征象,尤其在疾病活动期。 -
常见病因
- 克罗恩病:卵石征是该病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因透壁性炎症引发黏膜裂隙和隆起。
- 肠道感染:如结核、耶尔森菌感染可能引发类似病变。
- 其他炎症:放射性肠炎或慢性缺血性肠病也可能导致黏膜卵石样改变。
-
诊断意义
发现卵石征需结合活检和临床表现进一步鉴别。克罗恩病患者的病变多呈节段性分布,而感染性疾病常伴随特异性病原学证据。内镜医生会根据病变范围、形态及其他特征(如溃疡深度)综合判断。 -
治疗与预后
针对病因治疗是关键:克罗恩病需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控制炎症;感染性疾病则需抗感染治疗。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但慢性病变可能导致肠道狭窄或瘘管等并发症,需长期随访。
卵石征是内镜诊断的重要线索,及时明确病因并规范治疗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若检查中发现此类改变,建议尽早就诊专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