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指左右心室之间的间隔出现异常孔洞,导致血液异常分流。发病率占先心病的20%-30%,多数小型缺损可自愈,但中大型缺损需手术干预,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1. 疾病本质与分类
室间隔缺损根据孔洞位置分为膜周型(最常见)、肌部型(易自愈)、漏斗部型(靠近动脉瓣)。缺损大小直接影响症状,小缺损(<5mm)可能无症状,大缺损(>10mm)易引发心衰。
2. 典型症状表现
- 婴幼儿期:喂养困难、多汗、体重增长缓慢
- 儿童期:活动后气促、反复呼吸道感染
- 严重者:口唇青紫(艾森曼格综合征晚期表现)
3. 诊断与治疗关键
- 听诊:胸骨左缘3-4肋间粗糙收缩期杂音
- 超声心动图:确诊金标准,可评估缺损位置与肺动脉压力
- 治疗选择:小型缺损随访观察;中大型缺损需介入封堵术或外科修补术,最佳手术年龄通常为2-5岁。
4. 长期管理与注意事项
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心脏功能,避免剧烈运动直至医生评估安全。未手术者需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日常注意口腔卫生。
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可使90%患者获得正常生活,家长发现孩子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