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病因复杂:其病因尚不明确,主要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方面,涉及多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如 21 号染色体长臂某些区带过度复制、22q11 区部分片段缺失,以及 7、12、13、15 和 18 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改变。环境因素中,孕妇缺乏叶酸、孕早期(2 - 8 周)宫内感染、接触放射线、服用抗癌药或抗癫痫药等药物、患糖尿病等高钙血症或苯丙酮尿症等代谢性疾病,以及宫内缺氧等,都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 症状多样:临床表现因缺损部位和大小而异。缺损小、分流量小的患者可能毫无症状,生长发育也不受影响。而缺损大的患者,则可能出现发育不良,在劳累后有心悸、气喘、乏力等症状,还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后期甚至会引发心力衰竭。当肺动脉压显著增高,出现右向左分流时,患者会出现发绀。并且,由于该病易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个别患者可能伴有心脏传导阻滞。
- 诊断有法:临床上,医生主要依据患者病史,结合心脏杂音听诊,以及胸部 X 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来诊断。其中,超声心动图能够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以及心室、心房和肺动脉主干的扩大情况,是诊断的主要手段。
- 治疗分情:治疗方式取决于缺损大小。小型室间隔缺损无需外科治疗;中型或大型室间隔缺损则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内科治疗,必要时还需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
如果你对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手段、预防措施等方面感兴趣,我可以为你提供更详细的内容,帮助你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