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缴费指数/缴费年限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的计算方法及示例如下:
一、计算公式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 历年缴费工资指数之和 ÷ 实际缴费年限
其中,缴费工资指数 = 当年缴费基数 ÷ 当年社会平均工资
二、计算步骤
-
计算每年缴费工资指数
用参保人每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当年社会平均工资,得出每年的缴费工资指数。例如:
- 2023年缴费基数8000元,社会平均工资6000元,则缴费工资指数为8000 ÷ 6000 = 1.33。
-
累加历年缴费工资指数
将所有年份的缴费工资指数相加。例如:
- 10年缴费中,按60%档次缴费10年(指数0.6)、按100%档次缴费10年(指数1)、按300%档次缴费8年(指数3),则总指数为: $$0.6 \times 10 + 1 \times 10 + 3 \times 8 = 6 + 10 + 24 = 40$$。
-
计算平均缴费指数
将总指数除以实际缴费年限。例如:
- 实际缴费18年,则平均缴费指数为:
$$40 ÷ 18 ≈ 2.22$$。
- 实际缴费18年,则平均缴费指数为:
三、注意事项
-
缴费基数调整
-
若某年缴费基数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则按60%计算缴费基数;
-
若高于300%,则按300%计算。
-
-
政策差异
- 不同省份可能采用不同的社会平均工资计算口径,需以当地政策为准。
-
示例综合计算
-
假设张三按60%、100%、300%档次缴费20年,缴费基数分别为6000、12000、18000元,社会平均工资为8000元,则:
-
20年总指数为: $$0.6 \times 10 + 1 \times 10 + 3 \times 10 = 70$$
-
平均缴费指数为:
$$70 ÷ 20 = 3.5$$。
-
-
四、应用场景
-
养老金计算 :平均缴费指数直接影响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期养老金的计发额度;
-
缴费调整 :低缴费指数者可通过提高缴费档次改善未来养老金待遇。
通过以上步骤,可清晰计算出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为养老金规划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