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预防和治理由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手段,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主要工作内容
-
工程措施
包括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坡面治理工程,以及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沟道治理工程,通过物理拦截减少土壤侵蚀。
-
生物措施
通过造林种草、植被恢复等手段增加地表覆盖,利用植物根系固土保水,提升土地生产力。
-
蓄水保土耕作措施
包括建设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调节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
-
监管与规划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对生产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完善监管制度,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防治措施落实。
二、核心功能
-
防灾减灾 :通过工程措施拦蓄径流,增强抗旱防洪能力,减少洪涝和干旱灾害。
-
资源保护与改良 :恢复植被,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地肥力。
-
生态平衡 :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稳定。
三、法律依据
我国自1991年起实施《水土保持法》,2010年修订后进一步强化了水土保持的监管和规划要求,水土保持工作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任务。
四、实施范围
涵盖山区、丘陵、风沙区及平原区,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水土保持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需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