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输尿管症是一种先天性或后天性的泌尿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输尿管异常扩张和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肾积水、尿路感染甚至肾功能损害。
-
病因与类型
巨输尿管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多因输尿管末端肌肉发育异常或神经节缺失,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继发性则与尿路梗阻(如结石、肿瘤)或膀胱功能异常(如神经源性膀胱)有关。 -
典型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尿路感染、腰痛、血尿或排尿困难。婴幼儿常表现为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成人可能因长期无症状而延误诊治,直至出现肾功能异常。 -
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初步筛查手段,可发现输尿管扩张和肾积水;进一步需通过静脉尿路造影(IVU)或CT尿路成像(CTU)明确病变范围和程度,必要时结合尿动力学评估膀胱功能。 -
治疗与预后
轻症患者可通过定期监测和预防感染管理;严重者需手术干预,如输尿管再植术或裁剪术。早期治疗可有效保护肾功能,但延误可能导致不可逆损伤。
若出现疑似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评估,避免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