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坐标测量中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步骤,结合了多种经典方法和实际应用要点:
一、常用方法:3-2-1法
-
零件找正(确定第一轴)
-
选择基准面(如图纸标注或表面较好的平面),通过至少3个点测量平面法向量方向,建立X轴(通常为Z轴)。
-
若图纸未标注基准面,需均匀分布测点计算平面度。
-
-
旋转轴(确定第二轴)
-
选择工件上与基准面垂直的直线(如两孔连线或加工面),通过旋转功能将机床坐标轴与工件轴线对齐。
-
旋转时需确保轴线垂直于基准面,以保证坐标系准确性。
-
-
设定原点
- 选择工件特征点(如孔中心或边线交点)作为原点,完成坐标系建立。
二、其他方法:迭代法
当3-2-1法无法直接应用时,可采用迭代法:
-
初始坐标系建立
- 任意选择三个非共线点建立初始坐标系。
-
特征匹配调整
- 通过测量工件特征点与初始坐标系的偏差,逐步调整坐标轴方向和原点位置,直至满足测量精度要求。
三、注意事项
-
基准选择原则
-
优先使用设计基准或加工基准,若无法使用则选择过渡基准。
-
确保基准元素(如平面、直线)具有足够的面积或长度。
-
-
坐标系分类
-
机器坐标系 :测量机固有坐标系,不可更改。
-
工件坐标系 :随工件移动,需根据工件特征动态建立。
-
右手坐标系 :遵循右手法则(拇指X轴,食指Y轴,中指Z轴)。
-
-
软件操作示例(以海克斯康PC-DMIS为例)
- 通过“插入→坐标系→新建”功能,依次选择基准面、旋转轴和原点,软件自动完成坐标系构建。
四、坐标系验证
建立完成后需通过以下方式验证:
-
几何验证 :检查三轴垂直性和原点位置准确性。
-
测量精度 :对比已知尺寸,评估坐标系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通过以上方法,可灵活建立符合测量需求的坐标系,确保三坐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