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被发现
在取保候审期间,未经执行机关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即使仅一天,仍可能被发现。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法律规定与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和第五十六条的规定,被取保候审人需遵守以下义务:
-
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地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
及时报告信息变动 :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需在24小时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
配合传讯 :接到传讯通知后,必须及时到案。
二、擅自外出的风险
-
身份与行踪监控
若使用身份证件在外地活动,公安机关可通过身份信息追踪行踪。即使未主动报备,出行记录仍可能被监控系统捕捉。
-
通讯与传讯风险
所居住地公安机关会与执行机关保持联系,若接到传唤未及时响应,可能被传唤至居住地。
-
大数据与监控手段
当前信息化水平下,人员活动轨迹可被有效监控,擅自外出行为难以完全隐蔽。
三、特殊情形处理
-
合法事务需求 :若因紧急事务需外出,必须提前向执行机关申请并获得批准;
-
违规后果 :未经批准擅自离开,可能面临逮捕、没收保证金等法律后果。
四、建议
-
遵守规定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确需外出时主动报备并获取批准;
-
留存证据 :外出时保留行程记录、通讯记录等,以备后续审查。
取保候审期间擅自外出一天存在较高被发现风险,建议严格履行法律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