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月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 12个月 ,而非37天。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
-
法定期限
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自取保候审决定之日起计算。
-
解除条件
-
在12个月内未被判处刑罚或转为其他强制措施(如逮捕);
-
若案件超期未审理,需由执行机关(公安机关)书面通知决定机关解除取保候审。
-
二、12个月后的法律后果
-
不判则解除
若12个月内未进入审判程序,取保候审将自动解除,但案件可能转入其他程序(如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起诉)。
-
不判不代表无罪
取保候审仅是一种强制措施,不证明犯罪嫌疑人无罪,最终仍需通过审判程序确定是否构成犯罪。
三、注意事项
-
期限计算
从公安机关作出取保候审决定之日起计算,而非实际羁押时间。
-
法律后果差异
-
若12个月内被起诉并判刑,仍需执行刑罚;
-
若12个月后未被起诉或判刑,案件可能终止。
-
四、补充说明
-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可取保候审:可能判处管制、拘役;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社会危险性低;患有严重疾病等特殊情形。
37天取保候审后,需等待 至12个月 ,期间案件可能通过审判程序解决。若超过12个月未进入审判程序,取保候审将解除,但案件最终处理结果仍需以法院判决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