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方是中医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几千年的智慧和经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古方,供您参考:
甘草汤
- 组成:生甘草6~10g。
- 用法: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
- 功效:适用于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桔梗汤
- 组成:桔梗3~6 g、生甘草6~12 g。
- 用法:水煎服,分二次服用。
- 功效:适用于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芍药甘草汤
- 组成: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
- 用法:水煎服,分二次服。
- 功效:适用于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等。
桂枝甘草汤
- 组成:桂枝12~24g、炙甘草6~12g。
- 用法:水煎服,一次顿服。
- 功效:适用于汗多而心下悸。
甘草干姜汤
- 组成:炙甘草12~24 g、干姜6~12g。
- 用法:水煎服,分二次温服。
- 功效:适用于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等。
大黄甘草汤
- 组成:大黄12~24g、甘草3~6g。
- 用法:水煎服,分二次服。
- 功效:适用于食已即吐等。
甘草麻黄汤
- 组成:炙甘草6~12g、麻黄12~24g。
- 用法:水煎服,加被促汗出。
- 功效:适用于剧烈喘息等。
半夏散及汤
- 组成:半夏、桂枝、炙甘草。
- 用法:散法:各等分,白开水冲服;汤剂:水煎后含咽。
- 功效:适用于咽中疼痛等。
甘麦大枣汤
- 组成:甘草10~20g、小麦30 g~60g、大枣10枚。
- 用法:水煎服,分三次服。
- 功效:适用于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等。
桂枝汤
- 组成: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
- 用法:水煎服,分三次服。
- 功效:适用于自汗、恶风、发热等。
小建中汤
- 组成:桂枝6~15g、芍药15~3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饴糖适量。
- 用法:水煎,滤出药汁,加饴糖,温服。
- 功效:适用于慢性腹痛伴动悸等。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 组成:桂枝10~15g、芍药15~2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龙骨15~20g、牡蛎20~30g。
- 用法:水煎服,日三次。
- 功效:适用于胸腹动悸等。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 组成:茯苓12~30g、桂枝10~15g、白术10~15g、炙甘草3~6g。
-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三次。
- 功效:适用于心下动悸等。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 组成:茯苓20~30g、桂枝10~15g、炙甘草3~6g、大枣15枚。
-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三次。
- 功效:适用于脐下悸动等。
茯苓桂桂五味甘草汤
- 组成:茯苓12~30g、桂枝12~30g、甘草6~10g、五味子10~15g。
- 用法:以水1600ml,煎取600ml,每次服200ml。
- 功效:适用于咳嗽、气喘等。
五苓散
- 组成:猪苓10~20g、泽泻15~30g、白术10~20g、茯苓15~30g,桂枝6~12g。
- 用法:水煎服,分三次。
- 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口渴多饮等。
防己黄芪汤
- 组成:黄芪20~60g、防己12~30g、白术10~20g、甘草3~6g、生姜三片、大枣6枚。
-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 功效:适用于浮肿,以下肢为甚等。
黄芪桂枝五物汤
- 组成:黄芪10~158、桂枝10~1g、白芍10—15 g、生姜20—30g、大枣12枚。
-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 功效:适用于肢体无力沉重等。
黄芪白芍桂枝苦酒汤
- 组成:黄芪30~100g、桂枝10~20g、芍药10~20g、米醋30~100ml。
- 用法:米醋与水相合,与其他三药同煎,温服。
- 功效:适用于汗出而色黄等。
麻黄汤
- 组成:麻黄10~25g、桂枝10~15g、甘草5~10g、杏仁10~15g。
- 用法:水煎服,分2~3次饭后温服。
- 功效:适用于发热、喘而无汗等。
小青龙汤
- 组成:麻黄5~15g、桂枝5~15g、细辛5~15g、干姜10~25g、甘草5~15g、白芍10~20g、五味子5~15g、半夏10~15g。
- 用法:水煎温服,分三次。
- 功效:适用于咳喘、鼻鸣伴呼吸道分泌物多而清稀如水等。
大青龙汤
- 组成:麻黄10~508、桂枝10~20g。
请注意,中医方剂的使用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务必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