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壁坏死是一种因肠道血液供应中断或严重感染导致的组织死亡疾病,常见于肠梗阻、血管栓塞或外伤等,典型症状包括剧烈腹痛、呕吐血性物及便血,需紧急手术切除坏死段以防致命并发症。
-
核心病因:主要因肠道缺血引发,如肠系膜动脉栓塞、绞窄性肠梗阻或嵌顿疝压迫血管,导致肠壁缺氧坏死;严重感染(如产气荚膜杆菌)或外伤也可直接破坏肠组织。
-
典型症状:
- 持续性剧痛:初期阵发性绞痛,逐渐转为全腹持续痛,伴压痛、反跳痛。
- 呕吐与便血:呕吐物含胆汁或咖啡样血性液体,粪便呈果酱样或血便。
- 全身恶化:发热、休克、腹胀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提示病情危重。
-
紧急治疗:确诊后需立即手术切除坏死肠段,并行腹腔清洗;术后禁食、抗感染及静脉营养支持,恢复期逐步过渡至低纤维饮食。
-
高危人群:老年人(动脉硬化、疝气)、婴幼儿(肠套叠)、慢性肠炎患者及腹部外伤者需格外警惕。
提示:突发腹痛伴血便或呕吐物异常应即刻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穿孔、败血症甚至死亡。术后需定期复查,避免高脂饮食及剧烈运动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