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肺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俗称,因肺部CT呈现密集的蜂窝状空洞而得名,致死率极高(5年生存率低于30%),症状隐匿易误诊(超50%患者首诊被误判),且目前无法根治,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
-
疾病本质
属于间质性肺病晚期表现,肺组织因纤维化形成永久性瘢痕,导致氧气交换受阻。分为特发性(病因不明)和继发性(如尘肺、结缔组织病引发),特发性占比高且预后更差。 -
典型症状
- 进行性呼吸困难:初期仅活动后气短,晚期静息时也窒息。
- 干咳久治不愈:抗生素无效,常伴杵状指、口唇发绀等缺氧体征。
- 急性加重风险:感染或气胸可导致肺功能骤降,需紧急救治。
-
诊断难点
依赖高分辨率CT(HRCT)和肺功能检查,但早期影像易与肺炎、慢阻肺混淆,需结合病史排除继发因素(如职业粉尘接触史)。 -
治疗与管理
- 抗纤维化药物:如吡非尼酮可延缓肺功能衰退,但无法逆转病变。
- 氧疗与肺康复:改善缺氧,提升生活质量。
- 预防感染:接种流感疫苗,避免感冒诱发急性加重。
提示:40岁以上长期干咳、气短者应尽早就诊呼吸内科,戒烟和远离污染环境可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