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系统性改革,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根据国务院及各地的实践探索,主要包含以下关键内容:
一、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
-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打破以药品、检查为中心的逐利模式,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精细化管理。
-
完善监管体系
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确保医院规范运营。
二、支付方式与费用控制
-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推广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多元化支付方式,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
-
降低药品和耗材费用
通过集中采购、带量采购等方式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三、人事薪酬与激励机制
-
建立科学薪酬体系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将工作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
-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通过绩效奖励、职业发展通道等措施,激发医务人员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动力。
四、服务能力与质量提升
-
强化临床能力与科研创新
推广临床路径管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鼓励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创新,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
推动分级诊疗与医共体建设
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完善医保政策,推进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协同发展,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五、信息化与监管能力
-
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
加强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医疗数据共享,提升诊疗效率与精准医疗水平。
-
完善医保支付监控
建立实时监控机制,对医疗费用、药品使用等进行动态管理,防范医疗风险。
六、其他关键措施
-
强化组织保障 :试点城市主要领导负总责,明确部门职责,确保改革政策落实。
-
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作为医改基础,通过标准化建设、绩效考核等措施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旨在实现“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目标,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动形成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