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来到中国主要有以下历史过程:
一、古代迁徙与民族融合(15世纪后半叶至今)
-
民族形成与疆域扩张
哈萨克族以哈萨克汗国为核心形成,其疆域曾覆盖今天哈萨克斯坦全境及周边地区,形成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三大区域。
-
清朝时期的迁徙
清乾隆年间(1735-1796年)平定准噶尔汗国后,为稳定新疆边疆,清政府征召哈萨克牧民迁入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开启哈萨克族在北疆的定居。
二、近现代大规模迁徙(20世纪)
-
苏联工业化时期(1920-1930年代)
苏联为建设工业基地,强制迁移约34万哈萨克人至中亚西伯利亚地区,俄罗斯人首次超过哈萨克人成为主体民族。
-
民国时期的东迁
1936-1939年,因苏联工业化和环境压力,约3000户哈萨克人从新疆阿勒泰、巴里坤等地迁徙至甘肃酒泉、青海等地,史称“哈萨克族大东迁”。
三、现代分布与人口
-
新疆境内 :现有约1600万哈萨克族人口,是新疆第三大民族,主要分布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
-
哈萨克斯坦境内 :约1900万哈萨克族,占全球总数的84%,是主体民族。
总结
哈萨克族来到中国是历史长河中多次迁徙的结果,既有古代民族融合的延续,也包含近现代因政治、经济因素导致的群体流动。其在中国的发展与新疆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政策及中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