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的三个玉兹是历史上基于部落联盟和地理区域划分形成的重要文化概念,其形成、发展及影响可概括如下:
一、玉兹的划分依据
-
地理范围
三玉兹以地理区域为核心划分:
-
大玉兹 :主要分布在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楚河、伊犁河流域,包括乌孙、康里、杜拉特等部落;
-
中玉兹 :涵盖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地区,包括乃蛮、克烈、瓦克等部落;
-
小玉兹 :主要分布在西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奥伦堡州,包含艾里木乌勒、哲得乌勒等部落。
-
-
部落组成
每个玉兹下包含多个部落,例如大玉兹辖乌孙、康里、杜拉特等14个部落,中玉兹含克烈、弘吉剌惕等部落。
二、历史发展脉络
-
形成阶段
15世纪后期哈萨克汗国建立后,因中央政权松散,逐渐形成大、中、小三个相对独立的部落集团。
-
分裂与联盟
-
大玉兹因控制七河流域,长期保持政治优势;
-
中玉兹与小玉兹因地理接近形成紧密联盟,共同对抗外敌(如准噶尔汗国)。
-
-
统一与分裂循环
-
头克汗时期(1718年)短暂统一,制定《头克法典》;
-
1723年大、中玉兹投降准噶尔,小玉兹独立,形成长期分裂局面。
-
三、文化与社会影响
-
部落联盟传统
三玉兹以部落联盟为基础,形成“大玉兹正统”的文化认同,其统治区域成为哈萨克斯坦文明发祥地。
-
现代延续性
即使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成立后,三玉兹的地理划分仍影响行政区划(如伊犁地区)。
四、总结
三玉兹是哈萨克族历史上自然形成的部落联盟体系,其划分既包含地理因素,也反映部落间的权力博弈。这一传统在现代哈萨克斯坦社会中仍具象征意义,成为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