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蛔虫感染是由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摄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等,严重时可导致肠梗阻或胆道阻塞。
-
传播途径
蛔虫卵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土壤、水源或食物。当人误食被虫卵污染的生蔬菜、水果或未煮沸的水时,虫卵进入肠道孵化,幼虫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最终返回肠道发育为成虫。 -
常见症状
- 轻度感染可能无明显症状。
- 典型表现包括间歇性腹痛、食欲不振、恶心、腹泻或便秘。
- 儿童感染可能导致发育迟缓、体重下降。
- 大量成虫聚集可能引发肠梗阻,幼虫移行至肺部时可能引起咳嗽、发热。
-
诊断与治疗
- 粪便检查发现虫卵即可确诊。
- 常用驱虫药包括阿苯达唑、甲苯咪唑,通常单次口服即可有效清除成虫。
- 严重并发症(如肠梗阻)需及时就医,必要时手术干预。
-
预防措施
- 饭前便后彻底洗手,避免生食未洗净的蔬果。
- 饮用煮沸或过滤后的安全水源。
- 改善卫生条件,妥善处理粪便,防止土壤污染。
肠道蛔虫感染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较为普遍,但通过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措施可有效预防。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尽早检查并规范治疗,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