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颈部皮下气肿是一种因气体异常积聚在颈部皮下组织引发的病症,常见表现为局部肿胀、按压有捻发音,可能由外伤、感染、纵隔气肿或医源性操作(如牙科治疗)引起。严重时可伴随胸闷、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针对性处理。
-
常见病因
- 外伤或手术:颈部受撞击、挤压或术后切口裂开可能导致气体进入皮下,形成气肿。
- 纵隔气肿蔓延:自发性纵隔气肿(如肺泡破裂)时,气体可能沿组织间隙扩散至颈部,引发皮下气肿。
- 感染或疾病:颈部淋巴结炎、气性坏疽等感染,或食管破裂等病理状态,也可能导致皮下积气。
- 医源性操作:牙科治疗中高速涡轮手机或气枪使用不当,可能将气体压入牙龈组织并扩散至颈部。
-
典型症状与诊断
患者通常感到颈部肿胀、紧绷,触诊有“握雪感”。若合并纵隔气肿,可能出现胸痛、吞咽困难。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如CT或X光),以区分病因并排除气胸等并发症。 -
治疗与注意事项
- 保守治疗:轻症可通过吸氧、卧床休息促进气体吸收,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紧急处理:若气肿压迫气管或合并食管破裂,需手术引流或修复。
- 日常防护:避免颈部外伤,规范医疗操作,潜水或高压环境作业者需警惕减压病风险。
提示:若颈部突发肿胀伴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多数皮下气肿可自愈,但明确病因是关键,避免延误严重疾病的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