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由个人工资水平和单位工资总额共同确定,直接影响养老金待遇。关键亮点包括:基数范围通常为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至300%,个人按8%缴费,单位缴纳16%,且基数每年可调整。
缴费基数如何确定?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以职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准,若工资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60%,按60%计算;高于300%的,按300%封顶。单位缴费基数则为职工工资总额,与个人基数总和一致。
个人与单位缴费比例有何差异?
个人承担缴费基数的8%,直接从工资中扣除;单位缴纳16%,由企业承担。例如,某职工缴费基数为6000元,个人月缴480元,单位月缴960元。
缴费基数如何调整?
每年根据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变动调整基数上下限。职工工资增长或岗位变动时,基数可重新核定,通常每年7月至次年6月为一个核定周期。
缴费基数如何影响养老金?
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越多,退休后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均相应提高。若长期按最低基数缴费,退休待遇可能低于预期。
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部分灵活就业人员可自主选择缴费基数(60%-300%),但需承担全部费用;单位不得擅自降低或提高基数,否则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是保障退休生活质量的核心因素。建议关注年度基数调整政策,确保个人与单位按规缴费,同时通过正规渠道查询缴费记录,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