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络滞阻是中医对肾脏微循环障碍的病理概括,核心表现为气血津液在肾络(肾脏细小络脉)中运行不畅,导致水肿、蛋白尿、腰酸等症状, 常见于慢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其发生与气虚、阴虚、湿热血瘀等多种因素相关,中医治疗以“通络活血”为原则,结合个体辨证施治。
肾络是连接肾脏与全身的微观网络,具有“细窄迂曲”的生理特点,易受病邪侵袭。气虚时血液推动无力,或阴虚致络脉失养,均会引发瘀阻;水湿、痰浊、热毒等病理产物堆积,进一步加重络脉堵塞,形成“久病入络”的恶性循环。临床常见腰冷痛、水肿、舌底脉络瘀曲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减退。
中医调理肾络滞阻强调多法并用:
- 草药疗法:桃仁、红花等活血药配伍藤类、虫类药(如地龙),增强通络效果;
- 针灸推拿:刺激肾俞、足三里等穴位,改善局部气血循环;
- 饮食运动:黑豆、核桃等温补食材搭配适度有氧运动,辅助络脉通畅。
预防需控制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避免久坐受寒。若出现持续水肿或尿液异常,建议尽早就医评估,中西医结合干预可延缓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