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膀胱是一种膀胱容量显著超出正常范围的疾病,主要由于神经控制失调、尿道梗阻或先天发育异常导致,典型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频尿急、腹部胀痛等。 患者膀胱因无法有效排空尿液而异常扩张,严重时可能引发尿路感染或肾功能损伤,需通过超声波、尿流动力学等检查确诊,并根据病因选择药物、手术或行为训练等治疗方案。
-
核心病因:神经源性因素(如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占主导,其次是尿道机械性梗阻(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部分先天性病例与胚胎期泌尿系统发育缺陷有关,导致膀胱肌肉无法正常收缩。
-
典型症状:早期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费力;随着膀胱扩张,可能出现腹部隆起、两次排尿现象(排空后憩室尿液回流)。严重者伴随尿失禁、反复尿路感染,甚至肾积水。
-
诊断方法:超声波和CT可直观显示膀胱体积;尿流动力学测试评估收缩功能;膀胱造影术能定位梗阻点。儿童患者需排除遗传性综合征(如巨膀胱-巨输尿管综合征)。
-
治疗策略:轻症用抗胆碱药(如奥昔布宁)改善肌肉功能;梗阻病例需手术解除(如前列腺切除)。行为干预包括定时排尿、控制饮水量,而膀胱造瘘术适用于晚期患者。
-
生活管理: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刺激,每日饮水控制在1.5-2升;盆底肌锻炼增强控尿能力。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膀胱容量,预防感染。
若出现持续排尿异常或腹部不适,应尽早就医排查。通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但神经源性病例需长期管理以防止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