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支气管痉挛是一种由气道炎症、过敏或外界刺激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核心表现为突发性气道狭窄导致的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引发窒息。其典型特征包括气道平滑肌异常收缩、神经调节失衡及高反应性,需通过药物干预和日常防护控制发作。
-
病因与机制:主要由五类因素触发——炎症(如慢性支气管炎)、过敏原(花粉/尘螨)、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失衡)、药物刺激(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物理化学刺激(冷空气/烟雾)。这些因素导致小支气管肌肉层持续收缩,气道直径缩小60%-80%,气流受阻引发症状。
-
典型症状:突发性干咳伴哮鸣音是早期信号,进展期出现“三征”:①劳力性呼吸困难(轻微活动即气促)②夜间阵发性胸闷(平卧加重)③喘息声(呼气相延长)。重症可能出现发绀、意识障碍等缺氧表现。
-
诊断要点:需结合肺功能检查(FEV1下降≥1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87%)和过敏原筛查。注意与心源性哮喘、气管异物等疾病鉴别,后者常伴血氧骤降或单侧呼吸音消失。
-
治疗与预防:急性期首选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吸入起效3-5分钟),慢性管理需联用糖皮质激素。日常需做到“三避一强”:避过敏原、避烟雾、避剧烈温差,强化呼吸肌锻炼(如腹式呼吸)。冬季外出建议佩戴加热口罩。
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特性,建议患者随身携带应急药物,并每6个月复查肺功能。出现沉默胸(喘息消失但呼吸困难加重)需立即急诊,提示可能发生致命性气道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