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保卡个人账户政策调整主要涉及覆盖范围、缴费比例、资金使用及管理方式等方面,具体变化如下:
一、覆盖范围调整
-
城乡居民医保覆盖范围扩大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新增覆盖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使其可依法参加职工医保(有困难者可参加城乡居民医保)。
-
退休人员划入方式改革
部分省份(如北京、上海)按年龄分阶段划入个人账户,而广西、湖南等地采取定额划入(如70-120元/月)。
二、缴费比例调整
-
单位缴费比例提高 :从8%降至9%,个人缴费比例从2%降至1%,企业负担增加。
-
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 :单位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但用于提升门诊报销标准。
三、资金使用范围扩大
-
门诊费用纳入统筹
2023年1月1日起,职工医保门诊最高支付限额取消,2万元以上部分按60%报销(退休人员80%)。
-
门诊共济保障覆盖
多地试点将门诊多发病、常见病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如50%比例)。
四、管理方式优化
-
“记账户”管理模式
长沙市等城市自2023年11月1日起实行收支记账管理,个人账户余额不再直接划入医保卡,而是计入“记账户”。
-
定向使用规定
北京市2022年9月起实施个人账户资金定向使用,主要用于门诊费用,不可自由支取。
五、其他重要调整
-
大病保障起付标准降低 :2022年度起由39,525元降至30,404元。
-
异地就医结算优化 :支持持医保电子凭证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
以上政策调整旨在优化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扩大门诊保障覆盖,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负担。建议参保人员关注当地医保部门最新通知,以了解具体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