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样便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禁食禁水,并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如益生菌调节、抗生素治疗等)。 若伴随发热、脓血便或持续超过2天,应立即就医。
-
补液是首要任务
腹泻和电解质大量流失,口服补液盐(ORS)是最佳选择,能精准补充钠、钾等成分。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淡盐水也可替代,但避免含糖饮料加重腹泻。 -
饮食调整减轻负担
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避免辛辣、油腻或乳制品。少量多餐有助于肠道恢复,严重时可短暂禁食(不超过4小时),但需持续补液。 -
对症药物需谨慎使用
蒙脱石散可吸附病原体,益生菌(如双歧杆菌)能恢复菌群平衡。但抗生素需医生指导,滥用可能加重腹泻。止泻药(如洛哌丁胺)不适合感染性腹泻早期。 -
识别急症信号
若出现高热(>38.5℃)、剧烈腹痛、便血或意识模糊,可能为细菌感染或炎症性肠病,需立即就医检查便常规、血常规等。 -
长期管理预防复发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需减少压力、规律作息;食物过敏者应记录饮食日记。日常注意手部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外出就餐选择卫生达标的餐厅。
提示:儿童、老人及孕妇腹泻更易脱水,建议尽早使用ORS。家庭可常备补液盐和益生菌,但勿自行服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