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样便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稀水样粪便、排便次数增多,常伴随腹痛、发热及脱水等不适。这种异常排便多由感染、肠道功能紊乱或饮食不当引起,需及时干预以避免电解质失衡等并发症。
- 稀水样粪便:粪便呈液体状,无固体形态,可能含未消化食物或黏液,严重时呈喷射状排出。
- 排便频繁:每日可达5-10次,夜间也可能多次排便,但单次量较少,伴有肛门肿胀感。
- 腹痛与腹胀:排便前腹部绞痛明显,便后稍缓解;部分患者因肠道痉挛持续腹胀。
- 发热与乏力:细菌或病毒感染时,体温可升至37.5-39.5℃,伴随寒战、全身无力。
- 脱水风险:大量水分流失可能导致口渴、尿量减少、头晕,严重时需口服补液盐纠正。
若水样便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黏液血便、高烧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病因。日常注意饮食卫生、规律作息,可有效降低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