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法的数值主要由样品中待测物质的浓度决定,其核心原理和影响因素如下:
一、基本原理
化学发光法基于 化学发光反应 ,通过测量反应产生的光信号强度来定量分析待测物浓度。该反应通常涉及光敏物质(如HRP)与底物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反应,产生光辐射。光信号强度与待测物浓度呈 线性正相关 ,通过仪器测量光强并转换为数值,从而实现定量分析。
二、关键影响因素
-
待测物浓度
光信号强度直接反映待测物浓度,浓度越高,光强越大。
-
反应条件
-
温度 :需控制在37℃左右以保证酶活性。
-
反应时间 :需确保反应完全,避免光漂白。
-
试剂质量 :需使用高纯度试剂以保证反应稳定性。
-
-
仪器校准
需定期校准仪器,确保光强读数准确,避免系统误差。
三、应用示例(乙肝五项)
在乙肝五项检测中,化学发光法通过检测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的浓度,判断感染状态:
-
表面抗原阳性 :表示感染乙肝病毒;
-
表面抗体阳性 :表示免疫力,可能为接种疫苗后或恢复期;
-
e抗原阳性 :表示病毒复制活跃;
-
核心抗体阳性 :表示过去或现在曾感染乙肝病毒。
四、结果解读
-
正常范围 :各指标需结合具体检测方法和实验室标准判断,例如表面抗体0-10mIU/ml为阴性;
-
异常值 :数值超出正常范围需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分析。
化学发光法的数值主要由待测物浓度决定,但需在标准化的反应条件和仪器校准下进行,以确保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