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伴蛋白尿最常见的原因是肾小球疾病(如肾炎、IgA肾病等),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结石或肿瘤,少数由药物、剧烈运动或遗传性疾病引发。 这两种症状同时出现时,往往提示肾脏或尿路存在器质性病变,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
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肾炎(如急性/慢性肾炎、IgA肾病)是典型病因,因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红细胞和蛋白质漏入尿液。这类疾病常伴随水肿、高血压,需通过尿检、肾活检确诊。 -
泌尿系统结构性病变
肾结石、肿瘤(如肾癌、膀胱癌)或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可能损伤黏膜或血管,引发血尿;同时伴随的炎症反应会增加蛋白尿风险。结石多伴剧烈腰痛,肿瘤则可能有无痛性血尿。 -
继发性因素
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或自身免疫疾病(如狼疮性肾炎)可破坏肾功能。长期服药(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也可能导致肾损伤,需结合用药史判断。 -
其他诱因
剧烈运动、长时间站立(体位性蛋白尿)或遗传病(如多囊肾)可能引发一过性症状,但需排除病理性原因。儿童需警惕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情况。
若发现血尿伴蛋白尿,应避免自行用药,尽快完成尿液分析、影像学检查等,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日常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减少高盐高蛋白饮食,定期监测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