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性低温症是一种因血糖过低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异常,引发深部体温(如直肠、食管温度)低于35℃的危险病症,常见于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或存在代谢紊乱者,关键风险包括自主神经病变、热量不足及寒冷环境暴露。
-
核心机制:低血糖时,身体能量供应中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受损,产热减少且散热增加。糖尿病患者因神经血管病变更易并发,老年群体则因基础代谢率下降和体温调节能力衰退风险倍增。
-
典型诱因:
- 内因: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等内分泌疾病,或胰岛素使用过量。
- 外因: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营养不良、酗酒或服用镇静类药物(如吩噻嗪类)。
-
症状识别:早期表现为异常怕冷、颤抖、面色苍白;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心率失常甚至昏迷。需注意普通体温计可能漏诊,需用低读数体温计测量直肠温度。
-
紧急处理:立即补充葡萄糖(口服或静脉注射),同时采取保暖措施(如温水毯、温暖环境)。长期需控制基础疾病,避免空腹剧烈运动或过度节食。
提示: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糖,寒冷季节加强保暖。若反复出现不明原因低温或低血糖症状,需尽早就医排查潜在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