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是一种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脑或脑膜炎症,主要表现为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1. 病因
颅内感染的病原体可通过血行播散、邻近感染扩散、外伤或医源性操作等方式进入颅内。例如,中耳炎可能引发脑脓肿,开放性颅脑损伤后未彻底清创也可能导致感染。
2. 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头痛、发热、喷射性呕吐,严重者可能出现昏迷、抽搐或休克。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症状略有差异,如病毒性脑炎常伴随高热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 诊断
颅内感染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是确诊的关键,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发现脑部炎症或脓肿的病理改变。
4. 治疗
治疗以抗感染药物为主,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若出现脑脓肿,需行外科手术清除病灶。对症治疗包括降颅压、抗癫痫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 预防
预防颅内感染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外伤和医源性感染,同时增强免疫力,定期检查基础疾病。避免挖鼻孔、生食或饮用未经消毒的水源等高危行为。
总结
颅内感染是一种高危疾病,需尽早诊断和治疗。通过科学预防和生活习惯的改善,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脑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