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是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脑组织、脑膜或血管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类型包括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患者多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严重时可导致癫痫、偏瘫甚至死亡。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
常见病原体与感染途径
病原体可通过血液传播(如败血症)、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如中耳炎)、外伤或手术直接侵入。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结核杆菌)、病毒(如疱疹病毒、乙脑病毒)、真菌(如隐球菌)及寄生虫(如脑囊虫)均为常见致病源。 -
典型症状与危险信号
除发热和头痛外,颈项强直(脑膜炎特征)、精神行为异常(如胡言乱语或沉默)、抽搐或肢体瘫痪提示脑实质受累。婴幼儿可能仅表现为拒食、嗜睡,需高度警惕。 -
诊断与关键检查
腰穿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核心,可分析压力、细胞数及病原体;颅脑MRI/CT辅助定位病变范围,脑电图评估脑功能损伤。部分需结合血液病原体基因检测。 -
治疗原则与预后
细菌感染需足量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病毒感染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真菌感染需两性霉素B等。重症需脱水降颅压(甘露醇)或手术引流脓肿。后遗症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 -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如流脑、乙脑疫苗)、避免生食或蚊虫叮咬、控制慢性感染灶(如鼻窦炎)是关键。免疫力低下者需特别注意防护。
若出现持续头痛伴发热,尤其有颈部僵硬或意识模糊时,务必立即就医。颅内感染进展迅速,延误治疗可能造成不可逆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