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浮肿在中医辨证中主要与肾阳虚、肺气不宣、风水相搏、湿毒浸淫等因素相关,治疗需根据证型选用温肾助阳、宣肺利水、疏风清热等法,常见方剂包括真武汤、越婢加术汤等。
- 肾阳虚型:表现为水肿反复、腰以下肿甚、四肢冰冷,需温肾化气行水,方选真武汤或济生肾气丸,配合艾灸关元穴增强疗效。
- 肺气不宣型:多见于感冒或久咳后,眼睑浮肿迅速蔓延全身,伴咳嗽气喘,治宜宣肺行水,方用越婢加术汤,辅以杏仁、桑白皮宣降肺气。
- 风水相搏型:突发眼睑浮肿,伴发热恶寒,舌红脉浮,属风热或风寒袭表,需疏风清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或散寒解表(五苓散加减)。
- 湿毒浸淫型:水肿伴皮肤疮疡、尿赤,宜清热解毒利湿,方选五味消毒饮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外敷金黄散辅助消肿。
日常调理需避免熬夜、适度运动,脾虚者可服用山药粥健脾渗湿。若水肿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辨证,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