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办理低保与子女的经济状况和赡养义务直接相关。根据政策规定,申请低保需以家庭为单位核算收入,子女收入、财产及赡养能力是审核重点;若子女具备经济条件却不履行义务,老人可能无法通过审批;但存在特殊情形可豁免关联性审查。
一、经济关联性是审核核心
申请低保时,民政部门会核查申请人所有直系亲属(含子女)的收入、房产、存款等信息。当子女人均收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拥有多套住房、高档汽车等资产时,老人通常不符合低保条件。例如子女在省会城市有稳定工作且月收入超过5000元,其父母申请低保大概率被驳回。
二、法律明确子女赡养责任
《民法典》规定子女对父母有法定赡养义务。低保审核中发现子女故意隐瞒收入、转移财产规避赡养责任的,不仅拒绝审批,还可能追究子女拒付赡养费的法律责任。曾有案例显示,子女将存款转入朋友账户企图降低家庭总收入,最终被民政部门查实后列入信用黑名单。
三、特殊情形可切割关联
若子女属于重度残疾、失踪两年以上、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或父母与子女户籍分离且三年无经济往来,经街道办调查核实后,老人的低保申请可不纳入子女经济状况核算范围。例如农村老人与儿子断绝联系超过五年,村委会出具证明后即可单独申请。
四、申请流程中的核查重点
提交低保申请时需同步填报《家庭成员信息表》,包含子女的职业、社保缴纳记录、婚姻状况等。民政部门会通过税务系统、车辆管理所、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跨部门数据比对。部分城市已启用“赡养能力评估模型”,自动计算子女应承担的赡养费额度,直接影响审批结果。
老人办理低保前,建议先通过社区工作站进行子女赡养能力预评估,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反复提交材料。对于存在家庭矛盾的老人,可申请法律援助厘清赡养义务边界,必要时通过司法途径确认子女无赡养能力的事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