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五年想重新做精神司法鉴定,需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法律程序申请。以下是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申请主体与启动方式
-
申请主体
由当事人本人、近亲属(如配偶、父母、子女)或法定代理人(如监护人)提出申请。
-
启动方式
-
法院委托 :需向受理案件的法院提交《委托鉴定书》及相关材料(如病历、医疗记录、鉴定报告等)。
-
自行委托 :部分情况下,当事人可自行委托具备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但需通过法院审核。
-
二、提交材料清单
需提供以下材料以确保鉴定机构全面了解情况:
-
被鉴定人身份证明文件(如身份证、户口本);
-
病历资料、医疗记录及精神疾病诊断证明;
-
前次鉴定报告(如有);
-
家庭关系证明(如亲属关系户口本、结婚证等)。
三、鉴定程序与规范
-
选择鉴定机构
法院会从本地司法鉴定机构名册中指定或由当事人协商选择,确保机构具备精神疾病鉴定资质。
-
重新鉴定的情形
仅在前次鉴定存在以下问题时允许重新鉴定:
-
鉴定机构或人员无资质/超出业务范围;
-
鉴定程序严重违法(如未告知权利义务、未保密等);
-
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或经质证无法作为证据使用。
-
-
异议处理
若对鉴定结果有异议,可在法院审理前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理由并附相关证据。法院将组织质证,必要时可委托其他机构补充鉴定。
四、注意事项
-
时间限制 :申请重新鉴定无严格时间限制,但需在诉讼程序启动前完成。
-
费用承担 :一般由申请方承担鉴定费用,经济困难可申请法律援助。
-
鉴定机构选择 :优先选择有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资质的机构,避免因机构问题影响鉴定结果。
五、法律依据与参考
-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二十七条。
建议整个过程委托专业律师协助,以确保程序合规并有效维护权益。若对鉴定流程或法律条款有疑问,可咨询当地司法部门或法律援助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