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经济、文化中心
四川被称为“成都省”的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一、经济核心地位
-
GDP占比突出
2018年成都GDP达1.5342万亿元,占四川省GDP的37.72%,远超其他城市。其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四川第二,是第二名绵阳的近7倍,成为全省的经济支柱。
-
产业与交通枢纽
成都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13个客运中心、四大火车站、多条高铁线路及2个国际机场,地铁线路覆盖范围广。作为工业和商业中心,吸引大量投资,进一步巩固其经济领先地位。
二、历史与文化积淀
-
古蜀文明发祥地
成都是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古蜀文明在此起源,先后有7个政权建都,是蜀文化的核心载体。长期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形成“蜀地天下府”的历史认知。
-
历史称谓演变
民国时期已有“成都省”的称谓,源于其作为四川实际行政中心的历史惯性。例如《抓壮丁》等影视作品也延续了这一地域文化认知。
三、地理与人口优势
-
地理位置中心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连接川渝、滇黔等地区的枢纽,历史上一直是人口聚集地。
-
人口规模
截至2024年,成都常住人口超1600万,是四川第一大城市,也是全国知名旅游城市,吸引大量人口流入。
四、民间语言习惯
-
夸张表达
四川人常以“成都是唯一能打的省”调侃其综合实力,这种夸张说法逐渐演变为“成都省”的戏称。
-
交通便利的代名词
由于成都长期作为交通枢纽,部分民众用“省城”代指四川,形成习惯性表述。
总结
“成都省”并非官方称谓,而是网友和民众基于成都在经济、文化、交通等领域的突出地位,通过戏称和夸张手法形成的地域文化现象。这一称呼既反映了人们对成都的认可与自豪,也体现了四川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