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腰痛是一种常见症状,其成因多样,主要与腰部局部病变、全身性疾病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具体如下:
- 腰部局部病变:
- 腰椎疾病:腰椎间盘突出时,退变、损伤等致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引发疼痛,常伴有下肢放射痛。腰椎管狭窄造成神经受压,行走一段距离后易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休息可缓解。腰椎滑脱使椎体间相对位置改变,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疼痛。腰椎骨折多因外伤导致,痛感明显。腰椎小关节紊乱,即小关节位置异常,也会导致腰痛。
- 腰部软组织问题:腰肌劳损常见于长时间弯腰、重体力劳动、久坐人群,腰部肌肉慢性损伤引发酸痛。腰部筋膜炎是筋膜无菌性炎症,可产生疼痛。
- 全身性疾病:
- 风湿免疫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多累及脊柱,常出现低位腰痛,晨起时显著,活动后减轻。
- 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人,因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易引发低位腰痛。
- 肿瘤:腰部肿瘤,如腰椎原发肿瘤或转移性肿瘤,会侵犯周围组织,产生疼痛症状。
- 其他因素:
- 泌尿系统疾病:像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肾盂肾炎等,会引起低位腰痛,且多伴有尿频、尿急、血尿等泌尿系统症状。
- 生殖系统疾病:女性的盆腔炎、附件炎,男性的前列腺炎等,也可能导致低位腰痛。
-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姿势不良,如久坐、久站、弯腰搬重物等,使腰部肌肉、韧带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引发低位腰痛。
若出现低位腰痛且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