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心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通常表现为胸骨后或剑突下的烧灼感,有时还会伴有反酸、嗳气等其他症状。以下是对烧心的详细介绍:
一、原因
-
生理性因素
- 饮食不当:进食过快、过多或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酒精)和饮料(如茶、碳酸饮料),可刺激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或增加胃酸分泌。
- 精神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可能影响植物神经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和排空异常,引起烧心。
- 妊娠反应:女性在怀孕晚期,腹腔增大的压力会使胃内压力增大,容易引起烧心。
-
病理性因素
- 胃食管疾病:包括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滑动疝、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Barrett食管等。
- 消化性溃疡: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 胃部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炎、胃癌、幽门不全梗阻、胃术后贲门不全综合征等。
- 肝胆疾病:胆囊炎、胆石症等。
二、症状表现
烧心的典型症状是胸骨后或剑突下的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伸延,多在饭后1~2小时出现,卧位、前倾位或俯卧位时加重,口服抗酸药后可缓解或消失。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
-
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
-
体格检查: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方法初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
辅助检查:包括盐酸滴注试验、内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食管功能检查、24h食管pH监测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四、治疗措施
-
一般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戒烟酒、避免暴饮暴食、睡前不进食等;睡眠时抬高床头,以减少胃酸反流的发生。
-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抗酸剂(如铝碳酸镁)、抑酸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
手术治疗: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等。
烧心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果出现烧心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烧心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