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不齐(心律不齐)是指心脏跳动的速度、节奏或强度出现异常,可能表现为心跳过快(>100次/分钟)、过慢(<60次/分钟)或不规则。多数情况下与心脏疾病、生活习惯或代谢紊乱相关,但部分轻微类型(如窦性心律不齐)无需治疗,而严重类型(如房颤、室速)可能危及生命需及时干预。
-
病因多样
包括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肌炎等)、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代谢异常(甲亢、糖尿病)、药物副作用或不良生活习惯(过量咖啡因、饮酒、熬夜)。生理性因素如情绪激动、运动后也可能引发短暂心律不齐。 -
典型症状
常见心悸、胸闷、头晕,严重时可出现晕厥或呼吸困难。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通过体检发现。若伴随胸痛、持续乏力或晕厥,需立即就医。 -
诊断与治疗
心电图是核心检查手段,必要时需结合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治疗取决于病因:- 生理性:调整生活方式(如限咖啡因、减压);
- 病理性:药物(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手术(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等。
-
日常预防
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低盐低脂)、适度运动,控制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避免滥用药物或兴奋剂。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
提示:偶发心律不齐无需过度焦虑,但反复发作或症状加重应尽早就诊,避免延误潜在心脏问题。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