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的处理需根据狭窄程度、斑块稳定性及个体风险综合判断,核心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关键点:①狭窄<50%的稳定斑块可优先改善生活方式;②狭窄≥50%或斑块不稳定需药物控制(如他汀类降脂药+抗血小板药);③狭窄≥70%或有症状者需评估手术(支架/内膜剥脱术)。
-
生活方式调整:低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和控制体重是基础。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严格控压控糖,减少斑块进展风险。
-
药物治疗:
- 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可稳定/逆转斑块,目标将低密度脂蛋白(LDL-C)降至1.8mmol/L以下;
- 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
- 合并“三高”者需联合降压、降糖药物。
-
手术干预: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直接切除斑块,适合严重狭窄伴钙化者;
- 支架植入术微创恢复血流,适合高风险患者。术后仍需长期服药并复查。
-
定期监测:稳定斑块每6-12个月复查超声,不稳定或术后患者每3-6个月评估进展。
总结:发现颈动脉斑块无需过度恐慌,但需科学应对。及时就医评估风险,结合生活方式、药物或手术干预,可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坚持随访和个体化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