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痛,又叫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外周或中枢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疼痛,通常感觉异常、麻木感更加明显。以下是关于神经痛的详细介绍:
发生机制
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病变会引起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功能异常,引起疼痛传导通路的异常,产生外周和中枢敏化,疼痛信号及其他感觉信号传入大脑进行整合的过程发生异常,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他机制还包括牵涉痛、离子通道改变、上行激活系统增强、下行抑制系统功能降低、神经胶质细胞活化、神经可塑性改变等。
类型
- 周围性神经痛:因脑神经(除嗅、视神经以外)、脊神经、自主神经及其神经节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痛。如脊柱源性疼痛(颈胸腰椎)、三叉神经痛、蝶腭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等。
- 中枢性神经痛:因中枢神经(脑、脊髓)病变引起的神经痛。如脑卒中后疼痛、脊髓空洞症疼痛等。
症状特征
- 自发性疼痛:机体无任何外界刺激而出现的疼痛症状,周围神经损伤时,疼痛部位常与神经走行的解剖相一致,呈局部疼痛或根性放射痛;中枢神经损伤的疼痛部位较为弥散、范围广。
- 疼痛性质多样:可表现为刀割样、闪电样、火烧样、撕裂样、穿击样、放射样、电击样、针刺样、跳动样、冰冻样疼痛等,可同时出现两种以上性质的疼痛。
- 痛觉超敏:非疼痛刺激即可引起疼痛,如轻微的接触或抚摸皮肤、床单、衣物轻触、风吹、震动等均可导致疼痛。
- 痛觉过敏:对正常疼痛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感增强,疼痛程度被夸大,如冷热刺激、轻微针刺即可导致明显的剧烈疼痛。
- 感觉异常:如蚁行感、虫爬感、痒感、麻木感、射击样感觉,局部组织深在的搏动样异物感或紧缩感等。
伴随症状
神经痛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感觉异常如麻木感,病程较长或损伤运动或自主神经纤维的可有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如肌肉萎缩、肌肉无力、肌束颤动、腱反射减退、心慌、紧张、疼痛局部无汗、竖毛障碍、皮肤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等。
疾病因素
外伤、代谢紊乱、感染、中毒、血管病变、营养障碍、肿瘤、神经压迫、免疫与遗传等多种病因均可导致神经损伤,进而引发神经痛。例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三叉神经痛、蝶腭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嵌压性神经病变、创伤后神经痛、手术后慢性疼痛、化疗后神经病变、放疗后神经病变等。
就医指征
出现急性的、剧烈的神经痛时,以及长期慢性疼痛影响生活质量时,伴有感觉和运动异常时,需要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初次出现神经痛时可到神经内科、疼痛科明确诊断。若要进行神经调控、神经毁损术等治疗时可到神经外科、疼痛科就诊;若需要进行神经阻滞治疗时也可到疼痛科或麻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