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治疗
-
中药调理
- 寒湿型: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
- 湿热型:推荐葛根芩连汤,含葛根、黄连等,可清热利湿止泻。
- 脾虚型: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 肝郁型:痛泻要方加减,疏肝理气、调和脾胃。
-
穴位按摩/艾灸
- 按摩内关、足三里、中脘穴,缓解呕吐和腹泻。
- 艾灸神阙、关元、足三里,温中散寒、调和气血。
-
针灸与贴敷
- 针灸曲池、天枢等穴,配合中药热奄包热敷脐周,行气止痛。
二、饮食调理
-
急性期
- 选择米汤、米粥等清淡流食,减轻肠胃负担。
- 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如辣椒、冰饮等。
-
恢复期
- 补充电解质:香蕉、橙子等富含钾的食物。
- 止泻食物:熟苹果泥(含果胶)可收敛止泻。
- 益生菌:酸奶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腹泻。
三、生活护理
- 保暖:避免腹部受凉,可用暖水袋热敷。
- 补液: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预防脱水。
- 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加重气虚。
四、注意事项
-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如脱水、高热),需及时就医。
- 慢性滑泄需长期调养气血,避免过度劳累。
通过以上方法综合调理,可有效改善吐逆滑泄症状。具体用药需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