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死亡率全球第一,2022年死亡人数达300万,占全球癌症死亡总数的30%。 三大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吸烟、缺乏运动和水果摄入不足是主要推手,若能有效控制可避免40%的癌症死亡。 这一严峻现状与人口老龄化、癌症类型差异及防治体系不足密切相关,但科学预防和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风险。
吸烟是头号致癌因素
烟草烟雾含69种明确致癌物,90%的肺癌与吸烟直接相关。吸烟年限越长、每日吸烟量越大,患癌风险越高,且二手烟暴露同样危险。
缺乏运动加速癌症进展
久坐不动会导致新陈代谢减缓、免疫力下降,每天多坐两小时,肺癌、肠癌风险分别增加6%和8%。规律运动能调节激素水平,减少炎症反应。
水果摄入不足削弱防癌屏障
膳食纤维缺乏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每日增加5克膳食纤维摄入可降低30%癌症进展风险。建议每日摄入300克以上新鲜水果。
“穷人癌”拉高整体死亡率
中国高发的胃癌、肝癌、食管癌存活率普遍低于10%,而欧美高发的前列腺癌、乳腺癌存活率超90%。这些差异与癌症生物学特性及医疗资源投入不足有关。
早筛意识薄弱延误治疗时机
约45%的癌症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预防,1/3的早期癌症可治愈。但我国仅15%的肺癌在早期被发现,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晚期。
防癌需多管齐下
除戒烟、增运动、补膳食纤维外,还应控制红肉摄入(每周不超500克)、避免65℃以上烫食、保持BMI在18.5-24之间。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或胃肠镜筛查。癌症防治的关键在于长期坚持健康习惯,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