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干预
-
药物治疗
- 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
- 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急性加重风险。
- 黏液溶解剂(如羧甲司坦):稀释痰液,促进排痰。
- 抗生素:根据病原菌选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控制感染。
-
呼吸训练
- 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收缩,增强膈肌力量。
- 缩唇呼吸:闭嘴吸气后缩唇缓慢呼气,延长呼气时间,改善通气模式。
-
手术治疗
- 肺减容术:切除病变肺组织,适用于严重局限性气肿。
- 肺移植:终末期患者可考虑,以改善呼吸功能。
二、生活方式调整
-
戒烟并远离污染
- 吸烟是主要诱因,戒烟可减缓疾病进展。
- 避免接触空气污染、粉尘及过敏原。
-
饮食调理
- 高蛋白饮食:多摄入鱼肉、豆类、瘦肉等,促进组织修复。
- 富含维生素:新鲜果蔬(如胡萝卜、梨)补充维生素A、C,增强免疫力。
- 低盐低脂:减少盐分摄入,避免辛辣、生冷食物。
-
适度锻炼
- 有氧运动:散步、慢跑、游泳等低强度活动,增强心肺功能。
- 呼吸锻炼:结合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每日练习。
-
日常护理
- 家庭氧疗:每天12-15小时吸氧,改善缺氧症状。
- 蒸汽吸入:稀释痰液,缓解气道阻塞。
三、注意事项
- 定期复查:监测肺功能及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避免感染: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减少病情反复。
- 心理调节:保持积极心态,配合长期治疗。
提示:调养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症状加重(如呼吸困难加剧),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