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检查记录表是用于记录教育机构或单位工作检查情况的重要文件,其内容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一、基本信息模块
-
检查项目
明确列出检查的具体领域,如教学管理、安全管理、后勤保障等。
-
检查时间与地点
记录检查发生的日期、具体区域及点位名称。
-
检查人员信息
包括检查组成员姓名、职务及联系方式。
二、检查内容与标准
-
分项检查内容
根据检查项目细化为具体条款,例如:
-
教学方面:备课教案、作业批改、教学反思等;
-
安全方面:消防设施、应急演练、安全制度执行等;
-
管理方面:实验室管理、电教设备维护、教师培训等。
-
-
标准要求
对每项检查内容设定量化标准,如教案规范程度、作业批改时效等。
三、检查情况记录
-
完成情况描述
对每项检查内容进行“合格/不合格”或“符合/不符合”评价,并说明理由。
-
问题清单
详细记录发现的问题,包括问题描述、存在环节及可能影响。
-
整改建议
针对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及责任人。
四、附加信息模块
-
得分与等级评定
根据完成情况打分,并确定整体等级(如优秀、合格、待改进)。
-
典型做法与经验
记录被检查单位在某方面值得推广的先进经验。
-
后续跟踪计划
明确整改期限及复查安排。
示例结构(以教学管理检查为例)
检查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查情况 | 得分 | 整改建议 |
---|---|---|---|---|
备课教案 | 使用活页表,教案完整 | 符合要求 | 15分 | - |
作业批改 | 一课一次,及时认真 | 符合要求 | 15分 | - |
教学反思 | 每节有反思,内容充实 | 部分符合 | 8分 | 加强课后总结 |
通过以上模块的系统性记录,督导检查能够全面反映被检查单位的工作状况,为改进管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