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病因
- 定义:由胚胎期颈椎分节异常引起,表现为颈椎融合畸形,常合并其他器官发育异常。
- 病因:主要与基因突变或紊乱相关,如 GDF6、MEOX1、GDF3 基因异常。部分病例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家族史是重要危险因素。
2. 典型症状
- 三联征:短颈、后发际低、颈部活动受限(尤其是旋转和侧弯)。
- 其他表现:
- 颈部短粗、翼状颈(两侧皮肤增宽)。
- 超过50%患儿合并脊柱侧弯、肋骨融合、高肩胛骨等骨骼畸形,或耳聋、肾脏发育不全等器官异常。
- 严重者可能出现脊髓受压症状(如四肢瘫痪),尤其在颈部外伤后。
3.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X线、CT可明确颈椎融合范围,MRI可评估脊髓受压情况。
- 临床评估:结合家族史和典型症状(如短颈、活动受限)进行初步判断。
4. 治疗与预后
- 无症状者:无需特殊处理,但需避免颈部过度活动,定期随访。
- 有症状者:
- 保守治疗:颈部支具固定、物理治疗(如牵引)适用于轻度症状。
- 手术治疗:严重神经压迫或颈椎不稳需手术减压、融合或矫正畸形。
- 预后:早期干预可改善功能,但严重病例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或呼吸功能障碍。
5. 注意事项
- 家族中有类似病例的儿童需警惕,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 避免颈部外伤,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进展。
小儿颈椎融合综合征需通过多学科协作管理,以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