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是一种因颈5、6神经根在出椎间孔处被前、中斜角肌腱性纤维包绕压迫导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肩部酸痛、上肢无力、睡眠时肢体不适,常被误诊为颈椎病或肩周炎。其核心病因是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神经卡压,临床需结合症状与专业检查明确诊断。
-
病因与发病机制
由于颈5、6神经根在椎间孔出口处被交叉的前、中斜角肌腱性纤维包裹,形成机械性压迫。这种卡压并非传统认为的胸廓出口空间狭窄,而是神经根起始段的特异性病变。约55%患者急性发病,非优势手更易受累(占2/3以上)。 -
典型症状与误诊风险
患者多有长期颈肩痛病史,疼痛向肩肘放射,95%表现为间断性发作,伴头晕、耳鸣。近半数被误诊为颈椎病,另有40%误诊为肩周炎,因症状与神经根型颈椎病高度重叠(受压部位仅相差1-2厘米)。 -
诊断要点
需综合肩部肌肉萎缩、肩外展肌力减弱(外展仅45°-60°)、前臂内侧感觉异常等体征,结合肌电图(上干分支传导速度减慢)和影像学(排除颈肋或颈椎横突过长)。Adson试验、Roos试验等体格检查有助于鉴别。 -
治疗选择
-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症,包括局部封闭、颈椎牵引(5-7kg重量,每日30分钟)及物理治疗,约半数患者症状可缓解。
- 手术指征:严重疼痛影响生活、肌力明显下降或保守治疗1个月无效者,需行前/中斜角肌切断术或颈肋部分切除,术后预后良好。
早期准确诊断是关键,若出现持续性颈肩痛合并上肢感觉异常,建议尽早就诊胸外科或神经科专科评估,避免延误治疗导致肌肉萎缩等不可逆损伤。